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规范性文件

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乐山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信息来源:市营商环境局     发布日期:2020-06-28 09:48     浏览量统计:

打印 分享到 :

各区、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乐山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0年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6月13日

乐山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2020年工作要点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坚持不懈加快政府职能深刻转变,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现"放管服"改革走在前列,营商环境争创一流的目标,结合乐山实际,制定以下工作要点。

一、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完善权责清单制度。动态调整并公布权责清单,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释"以及国家、省行政权力事项调整等情况,及时调整权责清单,并通过四川政务服务网(乐山站)向社会公布。完善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依据、实施机关、许可条件、办理时限、申请材料、中介服务等要素。〔市营商环境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动态管理行政许可事项。严格执行国务院、省政府取消、下放、调整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认真承接落实,及时转接审批权限,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已授权乐山高新区的行政许可事项管理,确保落实落地。〔市营商环境局、乐山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整治各类变相审批。开展变相审批和许可自查整改工作,清理规范行政备案事项和登记注册、年检年报、指定认定等行政管理措施,依法依规取消变相审批。〔市营商环境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压减工程建设等领域企业资质资格。2020年年底前力争将工程建设等领域企业资质类别、等级压减三分之一以上,凡是能由市场机制调节的一律取消,对保留的事项精简资质类别、归并等级设置,推行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批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对有条件的企业资质办理实行"一网通办"。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加大执业责任追究力度。〔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市市场监管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并联审批、联合审图、联合竣工验收、区域评估、告知承诺制等任务落实。2020年6月底前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清理,分类优化审批流程。完善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做好与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对接、运用,优化工作流程,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优化投资建设项目"一窗受理",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一表制"受理改革。〔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营商环境局、市数字经济局按职责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以"小切口"推动投资项目行政管理工作重心从事前审批向过程服务和事后监管转变,推进项目实施有效提速。完善投资审批事项清单,持续推进投资审批事项线上并联办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全程线上办理和投资项目线上核准。开展"投资法规执法检查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推进审批合法性审查,积极疏解治理投资堵点。〔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深化规划用地审批改革。以"多规合一"为基础,2020年年底前建成"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系统。全面推行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用地批准合并办理。推进实施"一次委托、统一测绘、成果共享"的测绘服务领域"多测合一"改革,稳步推进"多验合一"。2020年年底前,在依法设立的开发区、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区域,探索推进以园区为主的区域评估,形成"一个报告、一次论证"的"多评合一",简化办理流程。土地供应环节不再就区域类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危险性等事项对市场主体进行单独评估。〔市自然资源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提速环评审批。将部分项目环评、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审批,授权给各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试行"豁免制",对关系民生的相关行业,以及社会事业与服务业,不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仓储、物流配送业等部分行业的项目,实行豁免管理。试行"告知承诺制",在生猪规模养殖项目环评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对环境影响总体可控、受疫情影响较大、就业密集型等民生相关的部分行业纳入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试行"预审制",对急需开工和环境问题复杂的重点项目,在完成项目环评报告初稿编制后,试行预审,使项目开工前的其他工作能够同步推进,在项目实质开工前完善环评批复手续。〔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深入推进减证便民。全面推行证明事项清单制管理,2020年年底前推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在门户网站公布本地区、本部门设定的证明事项保留清单,逐项列明设定依据、开具单位、办理指南等,清单之外不得索要证明。2020年6月底前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市司法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十)有序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借鉴"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经验,2020年年底前力争全市所有涉企经营许可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压减企业开办时间。推广智能终端"营商通"手机应用程序(APP),实现企业登记、刻制公章、首次申领发票、职工参保登记等事项线上"一表填报"、一次实名验证,线下"一个窗口"领取全部材料,2020年年底前将全市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1个工作日以内,有条件地区压减至4个小时以内,个体户登记当场办结。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并入企业开办环节。鼓励各地提供免费刻章、免费寄递等服务,推动企业开办"零成本"。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范围,将电子营业执照作为企业开办、银行开户等业务的合法有效身份证明和电子签名手段。〔市市场监管局、市营商环境局按职责牵头,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公安局、市数字经济局、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严格落实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严格落实"一张清单"管理模式,确保"一单尽列、单外无单"。全面清理规范负面清单之外违规设立的市场准入许可、准入环节违规设置的隐形门槛、清单之外违规制定的其他形式的负面清单,确保"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推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与现有行政审批流程动态衔接。落实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负面清单之外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实施管理。〔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放宽服务业准入。推动国家关于放宽服务业市场主体投资经营活动等任务落实,大力清理在生态环境、卫生、安保、质检、消防等领域设置的不合理经营条件,取消证照办理、设备购置、人才聘用、人才发展等方面不合理限制,推动服务业领域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持续激发创业创新

(十四)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开展省级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综合试点城市、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优化科研项目管理、简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绩效工资分配向关键创新岗位、高层次人才、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等倾斜。〔市科技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深化职业资格管理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按照全省部署,清理规范我市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准入证和上岗证。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落实国家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开展企业和技工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加大侵犯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和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支持重点产业企业建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高价值专利育成中心。建立知识产权跨区域行政执法、侵权查处等执法维权机制,建立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与维权援助体系。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严格管理涉及国家安全的知识产权对外转让行为。〔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按职责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持续改善社会服务

(十七)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进"互联网+"与教育、健康医疗、养老、文化、旅游、家政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依托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大力发展嵌入式养老机构,重点打造一批集日间照料、临托护理、老年助餐、老年教育、医养结合、智慧养老、老年用品体验展示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开展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建成一批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配合推进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管理平台的联通融合,构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行动计划,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与评审,鼓励发展互联网医院,推广"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服务模式。〔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优化医保结算服务。对照执行全省医保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优化医保结算系统,2020年年底前全市范围内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扩大异地就医联网定点医院结算范围,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符合条件的跨省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住院能直接结算。对社会办医在医疗保障定点、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上与公立医院一视同仁,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进入基本医保和异地结算定点。乐山市零售药店正式运营1个月、医疗机构正式运营3个月后即可提出定点申请;医保经办机构自受理医药机构申请定点之日起,35个工作日内完成评估、公示、签订协议、开通联网结算工作。〔市医保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优化水电气等公用事业服务。开展水、电、气等公用事业单位不合理收费和证明事项清理,督促相关企业公示收费清单。优化办水、办电、办气涉及的占掘路审批流程,推行并联审批。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和网上办事,规范报装办理流程,简化申报材料。2020年年底前将供电企业办理电力用户用电业务平均时间压减至40个工作日以内,用水、用气报装时间压减至12个工作日以内。〔市水务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营商环境局按职责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推进公证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积极推进"互联网+公证"服务新模式,建立公证与不动产登记、公安、民政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加快推广电子公证书、在线电子证据保全保管、债权文书网上赋予强制执行效力、远程视频公证服务等技术。严格执行公证事项证明清单制度和服务收费标准。深化公证机构改革,释放公证服务活力。〔市司法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一)提速不动产登记。深化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2020年8月底前,推行"清单制+时限制",市本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全部提速到1个工作日以内办结,其中审查难度不大、高频登记业务分类推行"即时办结""3.5小时办结";一般登记外的其他业务提速到3个工作日办结。2020年10月底前,建成乐山市不动产登记联审系统,逐步推出不动产登记"掌上办""网上办"。推进"政务服务+金融"模式,将抵押业务及与抵押业务相关的查询业务延伸到金融机构,最大限度让群众少跑腿、"就近办"。〔市自然资源局、市营商环境局按职责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税务局、人行乐山市中心支行、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持续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二十二)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重点监管、信用监管等监管方式相融合,提升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合理制定年度抽查计划,2020年6月底前,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省级主管部门下发的抽查事项清单,以行政权力清单为基础,制定本区域本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并及时通过省级平台和部门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按照全省统一要求,依托全省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实现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市场监管领域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三)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各地各部门统筹制定本辖区本部门年度抽查工作计划,并通过省级平台或本部门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强化有序监管。建立全市重点监管清单制度,规范重点监管程序,对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质量安全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对医院、学校、车站、大型综合体、旅游景区等公众聚集场所和电梯维保、气瓶充装等单位实施重点监督检查。〔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成乐山市社会信用信息平台(二期),完善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根据监管对象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健全信用修复、信息主体异议申诉等机制,研究出台市信用信息平台社会信用记录申诉(修复)办法。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制度,深入开展失信联合惩戒。进一步加强"双公示"信息的归集和共享,持续提升我市在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的排位。〔市发展改革委、人行乐山市中心支行按职责牵头,市社会信用体系联席会成员单位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五)推进"互联网+监管"。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统一部署,动态调整监管事项清单,建立完善相关风险预警模型,加强监管对象信用分类管理,支撑新型监管机制建设,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市营商环境局、市数字经济局按职责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六)提升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加强对执法事项目录清单管理,从源头上精简不必要的执法事项。聚焦行政执法的源头、过程、结果等关键环节,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执法结果共享互认。依托全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及时准确公示执法信息,实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全覆盖。〔市司法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七)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按全省统一要求,按时完成全市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开清理结果。全市各地各部门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公平竞争内部审查工作制度,坚决防止和纠正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八)切实维护招投标和政府采购领域公平竞争秩序。2020年年底前,组织开展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强化信用管理,探索构建失信惩戒、守信激励的监管机制。推进全流程电子化,分行业制定完善电子招标标准文件,建立不见面开标,规范异地远程评标,完善电子招投标系统功能。出台政府采购案件处理规范,2020年年底前,组织开展对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的监督检查,全面清理整治政府采购领域以不合理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的违法违规行为。〔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按职责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开展营商环境优化专项行动

(二十九)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全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标国际一流、国内先进,聚焦国家、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精准制定提升指标改革措施、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适时开展业务培训,分类加强行业指导,最大程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促进我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稳中有升。〔市发展改革委、市营商环境局按职责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全面做好省级营商环境评价。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聚焦企业群众关切,扎实做好省政府对我市开展的一季度、上半年工作评议和2020年综合评价,细化工作目标、完善工作措施,力争2020年全市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位列全省先进行列。〔市发展改革委、市营商环境局按职责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一)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积极开展"两步申报"改革试点,进一步简化流程。完善"单一窗口"服务功能,协调解决企业在使用"单一窗口"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效率。进一步精简需在进出口环节验核的监管证件和单证数量,实行联网监管,减少不必要的核查程序。优化口岸营商环境,降低通关整体费用。清理规范铁路、水路的货运不合理收费,降低收费标准。〔市政府口岸办、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牵头,乐山海关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继续开展民营和小微企业"服务零距离、融资大畅通"金融服务专项行动,引导金融机构提高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发放比例,加大首次贷款支持。通过运用支小再贷款、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增大对中小微、涉农企业的信贷资金供给,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继续扩大天府信用通平台在乐山应用,扩大平台服务覆盖面,推动全市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加快推进企业"金融顾问"工作落地,帮助企业开展"融资+融智+融制"。清理规范中小企业融资时不合理的担保、保险、评估、公证等事项,减少融资过程中的附加费用,严禁在发放贷款时附加不合理条件。2020年8月底前,组织开展小微企业融资收费问题全面排查和重点抽查。继续推进"政担银"支小贷专项行动,出台《乐山市"政担银"支小贷风险资金池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健全我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市金融工作局、人行乐山市中心支行、乐山银保监分局按职责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三)加大政务失信行为治理力度。认真对标四川省政务诚信评价市(州)适用指标,做好省政府对我市指标的监测、评价和预警。2020年11月前,全市各级各部门完成政务诚信自查自评,接受省上考核评价。建立政府守信践诺、失信责任追溯和承担机制,对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等需要改变政府承诺和合同约定而受到损失的各类企业,依法予以补偿。开展政务诚信专项治理,持续整治"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开展涉政府产权纠纷问题专项治理,推动解决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涉政府产权纠纷问题。〔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四)加大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力度。市经济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部门每月定期进行对接,确保台账报送数据准确统一,应统尽统。督促拖欠主体及时对每笔账款制定偿还措施和办法,做好跟踪落实工作,确保2020年年底前无分歧欠款应清尽清;存在分歧的欠款通过协调、协商、司法等途径加快解决。依法加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权益保护。〔市经济信息化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五)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行业自律,合理设定经营服务性收费标准,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宣传培训、市场拓展、权益保护、纠纷处理等方面的服务。严格规范行业协会商会的收费、评比、认证等行为,2020年6月底前全面清理取消违法违规的入会费、赞助费、会议费、培训费、评比表彰费等,并限期退还违法违规所得,2020年年底前对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自查自纠情况组织开展实地抽查检查。〔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开展政务服务质效提升专项行动

(三十六)扎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政务服务工作。运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办,打造"乐易办"品牌,健全完善"乐易办"1+9服务机制,实现政务服务"程序最简、时间最短、效率最高、服务最优"。梳理一批与企业复工复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推动实现全程网办。针对确需现场办理的事项,推行"就近办、帮代办、一次办",并采取预约排队、邮寄送达等方式,缩短办理时间。围绕建设项目涉及的用地、规划、能评、环评、水电气接入等审批服务事项,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对确需提交纸质材料的可以实行容缺办理,待疫情结束后再补交纸质原件,对疫情防控期间到期的许可证,可延期到疫情结束后一定期限内再办理延续、变更、换发等业务。〔市营商环境局、市委政研室、市数字经济局按职责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七)大幅提升政务大厅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政务服务大厅"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专项整治。完善各级政府综合性政务大厅集中服务模式,按照全省政务服务工作规程,规范全市政务服务大厅工作规范和服务标准,2020年10月底前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行"一窗分类办理"。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开设惠企政策服务专窗,实现惠企政策"统一发布、统一咨询、一窗申报、一窗兑现",2020年11月底前全市服务专窗实现全覆盖。建立健全政务服务部门和窗口人员日常培训和岗前培训机制。〔市营商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金融工作局、市财政局按职责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八)推进"一事一次办"改革。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围绕企业开办、投资项目审批、出入境办理、不动产登记等领域,梳理各政务服务事项申请要素、应交材料、结果证照之间的共享复用关系图谱,2020年年底前推出100项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市营商环境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九)推进"一证通办""一照通办"。梳理企业群众全生命周期重要事项,按照全省"一证通办"(凭身份证件)"一照通办"(凭营业执照)事项内容,推进办事材料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强化数据共享。2020年11月底前,按照全省"一证通办""一照通办"事项清单,制定全市"一证通办""一照通办"事项清单,确保相关事项仅需营业执照或居民身份证就能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市营商环境局、市数字经济局按职责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十)持续推进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应用。除涉密以外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办理。按照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分站点建设标准和服务事项对接标准,梳理公布市县"一网通办"事项清单,推进"一网通办"线上线下融合办理。2020年年底前对标省上200个高频事项,梳理更多市、县级高频事项,实现移动办理。〔市营商环境局、市数字经济局按职责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十一)强化政务数据共享。按照全省政务服务数据目录清单,健全市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实现与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基础数据通道"互为备份、双路保障"。完善市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提升数据资源利用率,加强数据资源支撑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办事,开展政务服务特色应用。推进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对接、采集、制作、应用,2020年年底前实现电子证照在医院、学校、车站、旅游景区等场所现场应用,推动社保卡等电子证照共享应用。〔市数字经济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十二)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公共资源交易规范化、标准化"示范交易中心"建设。全面推行在线投标和"不见面开标",大力推进电子评标和异地远程评标,2020年11月底前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招标、电子开标、电子评标、电子档案、电子监督等全流程电子化运行,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十三)深入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政务服务"好差评"体系建设要求,推进全市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全覆盖、评价对象全覆盖、服务渠道全覆盖。根据举报投诉、新闻媒体等反映的线索,适时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调查暗访。加强结果分析,及时定位当前政务服务工作中的堵点和难点,推进政务服务精细化、个性化供给,倒逼各级政务服务部门不断改进工作。强化结果运用,定期发布"好评"榜,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建立"差评"定期通报制度,对典型问题进行曝光,将"好差评"结果纳入对本级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市营商环境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开展"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专项行动

(四十四)推动行政权力向基层下放。深化乡镇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将一批审批、服务、执法等权限依法赋予乡镇。指导各地建立乡镇(街道)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服务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做大做强中心镇政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县为单位完善"就近能办"事项清单,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下沉。〔市营商环境局、市委编办按职责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十五)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按照全省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建立集综合治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公共服务、政务公开等功能于一体的统一平台。加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党员群众提供"一窗式"基层党建和政务服务。〔市营商环境局、市委组织部按职责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十六)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加强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同一事项全市范围内"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完善市、县、乡、村四级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推进"政务服务+金融""政务服务+邮政"模式,满足群众"多点办、就近办、一次办"需求,打通优化政务服务落实到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市营商环境局、市数字经济局按职责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强化对改革的支撑保障

(四十七)强化法治保障。开展全市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十大攻坚行动,加强对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措施的法制审核力度,加快清理滞后于"放管服"改革要求、不利于优化营商环境、制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有关地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及时提出修改和废止建议。加大涉企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力度。〔市司法局、市营商环境局按职责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十八)鼓励支持探索创新。扎实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工作。聚焦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等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印发简报等方式,加大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宣传力度,对成功的改革经验及时在全市复制推广。〔市营商环境局按职责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十九)严格考核奖惩。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完善营商环境留言专区,对损害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曝光,强化问题查处,推动整改落实。加大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考核力度,建立统一的考核管理体系,建立营商环境"红黑榜"通报机制,对成效明显的给予表扬和激励,对不作为乱作为延误改革的严肃问责。完善"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台账,加强政策督促落实和跟踪问效。〔市委目标绩效办、市纪委监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营商环境局按职责牵头,市心连心服务中心、市信访局、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主办单位:乐山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务大厅电话:0833-2347130
  • 网站标识码:5111000011    蜀ICP备20024442号-2    备案图标 川公网安备 51110202000199
  • 政务咨询服务热线: 12345    政务服务投诉举报电话: 12345
  • 川预审 28BV-Z486-82TR-6XH8    网站地图